财联社讯(编辑若宇)苹果公司主要供应商富士康(又名鸿海)近期在印度动作频频。本周三,据CNBC援引卡纳塔克邦政府消息报道,富士康将在印度投资超过6亿美元建设手机...
截至2025年5月15日收盘股票配资怎么弄,金奥博(002917)报收于14.09元,下跌1.74%,换手率4.69%,成交量12.23万手,成交额1.73亿元...
(原标题:海关总署:前4个月股票操盘手炒股配资,民营企业进出口8.05万亿元,增长6.8%) 金吾财讯 |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前4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8.05万...
欧洲斯托克50指数涨0.61%,德国DAX指数涨0.55%证券杠杆收费,英国富时100指数涨0.64%,法国CAC40指数涨0.63%。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
财联社5月6日讯(编辑 马兰)当地时间周一晚间官方配资平台,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弗吉尼亚州特朗普国家高尔夫俱乐部举办了加密货币和人工智能创新者晚宴,这是“让美国再次...
在金融行业的激烈竞争中,浙商银行曾经凭借傲人的业绩和庞大的资产规模,稳坐“浙系一哥”的宝座。然而股票配资哪个比较好,时过境迁,如今的浙商银行却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多项关键指标下滑股票配资哪个比较好,违规罚单不断,“浙系一哥”的地位岌岌可危。 4月29日,浙商银行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71.05亿元,同比减少13.02亿元,下降幅度达7.07% ,这一数据令人咋舌。尽管归母净利润实现了微增,达到59.49亿元,同比增长0.61%,但相较于营业收入的大幅下滑,这点增长显得微不足道。非利息净收入方面,更是惨不忍睹,同比减少14.65亿元,下降22.23%,占营业收入比降至29.96%,同比下降5.84个百分点。投资收益也不容乐观,一季度实现投资收益32.02亿元,同比下降18.11%;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2.94亿元,同比下降13.15%。 回顾浙商银行近几年的业绩,下滑趋势愈发明显。2024年,该行营业收入增速仅为6.19%,归母净利润增速为0.92%,均创四年来新低。而在2021 - 2023年,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75%、7.67%、10.50%,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14.19%、12.14%、4.29%。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浙商银行的发展步伐逐渐放缓,盈利能力不断下降。 除了业绩下滑,浙商银行的资产质量也亮起了红灯。截至2025年3月末,该行不良贷款余额259.5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61亿元;虽然不良贷款率1.38%较上年末持平,但拨备覆盖率却降至171.21%,比上年末下降7.46个百分点,与2025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208.13%的平均拨备覆盖率相比,差距明显。 在资本充足率方面,浙商银行同样表现不佳。2025年一季度,资本充足率为12.18%,比上年末下降0.43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9.60%,比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38%,与上年末持平。与2025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资本充足率15.28%、一级资本充足率12.18%、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70%的平均水平相比,浙商银行的这三项指标均低于行业平均,也低于自身去年同期水平,这无疑反映出其资本实力的相对薄弱,在应对风险和业务拓展时可能面临更多挑战。 在浙江银行界的“浙系三杰”——浙商银行、杭州银行和宁波银行的长期“PK”中,浙商银行曾经凭借多项指标的优势占据上风,稳坐“浙系一哥”的位置。然而,如今的局势却发生了逆转。2025年一季度,浙商银行在多个关键财务指标上被杭州银行和宁波银行赶超。 从资产规模和增速来看,浙商银行虽资产总额达34431.17亿元,但增速仅3.54%,在三家银行中垫底。杭州银行资产总额达22222.1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20%;宁波银行资产总额33960.35亿元,较年初增长8.67%。细分到存款和贷款增速,浙商银行同样表现不佳。一季度,其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增长1.81%,吸收存款增长4.37%,而杭州银行贷款总额增长6.15%,存款总额增长5.99%;宁波银行贷款及垫款增长11.12%,客户存款增长18.86%,浙商银行在存款、贷款增速方面均排名倒数第一。 营业收入增速和净利润增速方面,浙商银行更是惨不忍睹。一季度,杭州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7.30%;宁波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63%,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5.76%。而浙商银行营业收入同比下降7.07%,是三家银行中唯一负增长的,归母净利润增速仅0.61%,同样排名垫底。 资产质量上,浙商银行也处于劣势。截至3月末,杭州银行不良贷款率0.76%,拨备覆盖率530.07%,处于上市银行中领先地位;宁波银行不良贷款率0.76%,拨备覆盖率370.54%。相比之下,浙商银行不良率1.38%最高,拨备覆盖率171.21%最低 。 浙商银行不仅在业绩和资产质量上出现问题,合规经营方面也麻烦不断。2025年一季度,该行一共收到13张罚单,被罚没1913万元,罚没总金额在股份行中排名第三,单张罚单均额达212.56万元,位列股份制银行第一。其中,1月27日上海监管局开出的1680万元巨额罚单尤为引人注目,指出其存在15项违规行为,同时被罚的还有浙商银行上海分行的7名管理层。进入4月份以来,浙商银行又收到10张罚单,被罚款213.5万元。据统计,2025年1 - 4月,浙商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被罚总金额是2024年全年的近两倍,5月份又因违规被罚没58.71万元。如此频繁的违规处罚,不仅损害了浙商银行的声誉,也反映出其内部管理存在严重漏洞。 面对重重困境,浙商银行并非坐以待毙。在股东大会上,管理层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策略。董事长陆建强强调“一张蓝图绘到底”,表示要坚持善本金融、智慧经营、人文浙银的发展方向,谨防“一把手变成一霸手”的现象。首席风险官潘华枫表示,党委班子未来会坚持低风险、均收益、持续稳健经营的长期主义战略,继续加大对存量风险的处置出清力度。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浙商银行也有新动作,陆建强透露已与马云对接,马云希望浙商银行成为中国第一家AI银行。目前,浙商银行在大风控体系和财富管理的数字化、AI化方面已有布局。 然而,这些策略能否带领浙商银行走出困境,还有待时间检验。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中,浙商银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需要应对业绩下滑、资产质量下降和合规风险等内部问题;另一方面,还要面对来自同行的激烈竞争。要想重拾“浙系一哥”的辉煌,浙商银行必须加快改革步伐,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加强风险控制,提高盈利能力,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加速前行。否则,其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将愈发岌岌可危,曾经的辉煌或许只能成为回忆 。 |